

但是,老百姓到医院,满眼的医疗设备仍是进口产品。“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张兆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仿制能力提升,部分高端产品及核心部件甚至已领先国际,但改变‘以进口为主’的产品配置状态仍需进一步加强创新突破。” 因此,开展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有可能成为未来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时机。张兆丰表示,《规划》的定位不光是解决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更要针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前瞻布局,希望通过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带动整个医疗器械的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哪怕只一个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像中国通信领域的华为,互联网电商的阿里巴巴,国人对它的自信心也会被提振。”张送根表示,《规划》提出,“重点培育8—10家在国内、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80—100家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创新型高技术企业”,这是整个《规划》切中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打造领军企业,迫切需要将积累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临床优势。张送根认为,产业优势说明产品的市场产值,临床优势代表产品的应用规模。“天智航”的国产骨科机器人在2010年完成第一代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如今在积水潭医院等国家前沿医院进行近3000多台手术,国内销量行业领先,打破临床使用的惯性,让购买进口设备变为使用国产设备。 技术突破只是医疗器械发展的开始,适应临床需求的解决方案和示范推广是强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教授所申请的脑起搏器专项,10年间完成从无到有、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目前,清华大学研制、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公司生产的脑起搏器在全国三甲医院等150家医院植入脑起搏器7000余例次,2013年对外推广到新加坡,今年实现第一次在境外植入。 李路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随着解决方案的不断改进,脑起搏器已实现了远程控制,使患者在基层就可接受治疗,还成为研究脑科学的实验工具,为治疗大脑疾病打开一扇窗口”。 张兆丰表示,以需求为出发点的“集成解决方案”被《规划》列为“示范推广重点方向”,是当下中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刚需”。通过“对症下药”结合试点示范推行“十百千万工程”,即开展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示范应用和装备升级,将设备推广到基层。同时,针对国产医疗器械信任度低的问题,管理部门开展国产医疗器械的临床评价研究,拿出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国产医疗器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样,一方面提升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科技水平和质量标准,推动国产品牌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最重要的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让先进医疗器械科技发展的效果真正落到老百姓的身上。 关于食品资讯,上海拓迈小编就先给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需要注册医疗器械公司,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为您答疑解惑。如需办理医疗器械行业的相关证件,也可直接咨询我们的客服。十年诚信。为上海周边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帮助,期待您的垂询。
最新留言
说:抱头鼠窜历历在目
2023-10-23 10:05:11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3-10-22 21:22:51说:招兵买马一刀两断
2023-10-22 08:53:45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023-10-22 08:53:42说:狼狈不堪七上八下
2023-10-21 20:56:21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023-10-21 20:56:19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2023-10-21 08:46:01说: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2023-10-20 20:49:04